Skip to content


Nginx设置 Uchome 二级域名

UCenter Home 是一套康盛创想构建的社会化网络软件。

uchome域名为home.c1gstudio.com,其实应该算是开启三级域名了

1.在域名控制台增加a记录

*.home.c1gstudio.com ->ip

2.nginx server_name增加泛解析
nginx.conf

server_name home.c1gstudio.com *.home.c1gstudio.com;

检查配置文件语法
/opt/nginx/sbin/nginx -t
然后重启(lemp是自已写的控制脚本)
/opt/lemp reloadnginx

3.uchome后台开启二级域名功能
二级域名根域名里写”home.c1gstudio.com”
缓存更新
在个人用户里设置二级域名,过一会就可以访问了。
如:abc.home.c1gstudio.com会跳转到home.c1gstudio.com/space.php?domain=abc

参考:http://wiki.nginx.org/NginxChsHttpCoreModule

Posted in Nginx, 技术.

Tagged with , , .


Five Minutes程延辉 介绍开心农场架构

Five Minutes 公司程延辉(小名康天) 介绍开心农场架构,social game的技术挑战,支持千万级DAU的social game技术架构。这是一个对于开发者来说,非常精彩,非常有实用性指导的一次演讲,详细介绍了很多技术内幕。

Five Minutes 公司的著名social game 开心农场,目前非常受用户欢迎,包括国外的Facebook,国内的开心网都是如此,是全球最大的social game,台下热烈掌声。呵呵。开心农场这个游戏从介绍看,相当成功,最早是08年9月在xiaonei上线,而后在51等平台推广,包括Facebook。现在已经有1570万游戏用户了,其中包括50万的Facebook用户。

开心农场架构主要难点:1。如何存储大规模的用户数据千万级2。如果应对大量访问每天数亿请求量3。如果应对数据的频繁修改,每秒数万次数据修改。

解决的方式

优化:

1。负载均衡,web服务器平行扩展。

2。服务器性能优化。

3。异步处理,缓存数据接口,Linux内核参数优化,挖掘PHP的效率,用fastcgi模式运行php,用EAccelerator加速。固定不变数据做成php配置文件,用C开发PHP扩展等。

数据库性能优化:

1。数据库分库分表,所有数据全部设计成 key-》value形式,不用join。

2。使用INNODB,经常操作的数据表中所有字段尽量设计成数值型,用update替代INSERT和DELETE操作

异步处理:整个系统最关键的部分,

原则:把客户端暂时不需要的数据进行异步处理。

实例:讲非核心数据先写入memcached,异步更新到数据库,合并数据库更新操作,Feed和Notification的异步发送。

利用客户端资源:Flash屏蔽重复操作和不必要请求,Flash进行一些计算减轻服务器的复旦,例如好友排序等。Flash缓存一些数据。

social game = social + game。实时互动(大负载)和非实时互动(大负载)。

服务器角色:场景服务器,逻辑服务器,admin服务器,gateway,架构逻辑还是挺复杂的,每天处理亿级请求的架构,完全和百万级不一样!完全能够通过平行扩展的方式应对,gateway和场景服务器都完全可以增加。

Blue Whale是他们们正在开发的解决长连接的social game架构。

开心农场在现场招聘:需要C++,Python, Flash AS3程序员。

程延辉的演讲获得了在场热烈的掌声。
下载演讲ppt:Social Game的技术挑战.ppt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1dbbb0100du27.html

Posted in 技术, 网站架构.

Tagged with , , .


Twitter,架构的变迁[转]

Evan WeaverTwitter服务团队的总工程师,他的主要工作是优化与伸缩性。在QCon London 2009上,他谈到了Twitter的架构,特别是在过去一年当中为提升Web站点性能所执行的优化。

Twitter使用的大部分工具都是开源的。其结构是用Rails作前端,C,Scala和Java组成中间的业务层,使用MySQL存储数据。所有的东西都保存在RAM里,而数据库只是用作备份。Rails前端处理展现,缓存组织,DB查询以及同步插入。这一前端主要由几部分客户服务粘合而成,大部分是C写的:MySQL客户端,Memcached客户端,一个JSON端,以及其它。

中间件使用了Memcached,Varnish用于页面缓存,一个用Scala写成的MQ,Kestrel和一个Comet服务器也正在规划之中,该服务器也是用Scala写成,当客户端想要跟踪大量的tweet时它就能派上用场。

Twitter是作为一个“内容管理平台而非消息管理平台”开始的,因此从一开始基于聚合读取的模型改变到现在的所有用户都需要更新最新tweet的消息模型,需要许许多多的优化。这一改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缓存,MQ以及Memcached客户端。

缓存

每个tweet平均被126个用户跟踪,所以这里有着明显的缓存需求。在最初的配置中,只有API有着一个页面缓存,当每次从一个用户那里来了一个tweet时就会失效,而应用的其它部分都是无缓存的:

image

第一个架构改动是创建一个直写式向量缓存包含了一个tweet ID的数组,tweet ID是序列化的64位整数。这一缓存的命中率是99%。

第二个改动是加入另一个直写式行缓存,它包含了数据库记录:用户和tweets。这一缓存有着95%的命中率并且使用了Nick Kallen的名为Cache Money的Rails插件。Nick是Twitter的一名系统架构师。

第三个改动是引入了一个直读式的碎片缓存,它包含了通过API客户端访问到的tweets的序列化版本,这些tweets可以被打包成JSON,XML或者是Atom的格式,有着同样是95%的命中率。这一碎片缓存“直接消费向量,而且如果现在缓存了一个序列化的碎片,它不会加载你试图看到的该tweet的实际的行,因此它将在大量时间将数据库置于短路状态,”Evan这样说到。

还有另一个改动是为页面缓存创建一个单独的缓存池。根据Evan的说法,该页面缓存池使用了一个分代的键模式,而不是直接的失效,因为用户可以

发送HTTP的if-modified-since并且将任何他们想要的时间戳放入请求路径,我们需要将这一数组切片并只呈现给他们他们想要看到的tweets,但我们不想跟踪客户端所使用的所有可能的键值。这一分代的键模式有一个大问题,在于它不会删除所有失效的键值。每一个被加入的对应到人们所接收的tweets数目的页面都会向缓存推送有效的数据,最后变得我们的缓存仅仅只有五个小时的有效生命周期,因为所有的页面缓存都将流过。

当该页面缓存转移到其自己的池之后,缓存未命中降低了将近50%。

这是Twitter现在所使用的缓存模式:

image

因为80%的Twitter流量都来自API,因此还有额外的二层缓存,每一个最多将处理95%来自前一层的请求。整体的缓存改动总共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优化,它带来了

10倍的容量提升,它本可以更多,但现在我们遇到了另一瓶颈…我们的策略是首先加入直读式缓存,确保它正确失效,然后再转移到直写式缓存并且在线修复,而不是当一个新的tweet ID进来时每次都要销毁。

消息队列

因为,平均来说一个用户有126个追随者,这就意味着每个tweet将有126个消息在队列里。同时,流量会有出现高峰的时候,就像在奥巴马就职的时候达到了每秒几百个tweet或者说是成千上万的消息在队列里,是正常流量的3倍。MQ应当去化解这一高峰并随着时间将其分散,这样就不用增加许多额外的硬件。Twitter的MQ很简单:基于Memcached的协议,job之间是无序的,服务器之间没有共享的状态,所有的东西都保存在RAM里,并且是事务性的。

第一版的MQ实现是用的Starling,以Ruby写成,伸缩性不佳,特别是Ruby的GC不是分代的。这将导致MQ在某一点上崩溃,因为GC完成工作时将会把整个队列处理中止。因此作出了将MQ移植到Scala上的决定,它有着更为成熟的JVM GC机制。现有的MQ仅仅只有1200行代码并且运行在3台服务器上。

Memcached客户端

Memcached客户端的优化目的是试图优化集群负载。现在的客户端用的是libmemcached,Twitter是其最重要的用户和其代码库最重要的贡献者。基于此,持续一年的碎片缓存优化带来了50倍的每秒页面请求服务增加。

image

因为请求来自的位置难以确定,处理请求最快的办法就是将预先计算好的数据存储在网络RAM上,而不是当需要的时候在每个服务器上都重新计算一次。这一方式被主流的Web 2.0站点所使用,它们几乎都是完全直接运行于内存之上。根据Evan的说法,下一步就是“既可伸缩的读持续了一年之后,(解决)可伸缩的写,然后就是多协同定位的问题”。

这一QCon的演示文件发布在Evan的站点上

中文原文:http://www.infoq.com/cn/news/2009/06/Twitter-Architecture

查看英文原文:Twitter, an Evolving Architecture

Posted in 技术, 网站架构.

Tagged with , .


豆瓣网技术架构变迁[转]

概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豆瓣的技术架构也是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一直在持续变化中。在本次演讲中,豆瓣的首席架构师洪强宁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从上线时的单台服务器架构开始一直到现在的豆瓣架构变迁历程。

个人简介
洪强宁,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北京豆瓣互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洪强宁和他带领的技术团队致力于用技术改善人们的文化和生活品质,在网站架构、性能、可伸缩性上进行深入研究。豆瓣网曾获软件中国2006年度最佳技术应用网站。

关于会议
QCon全球企业开发大会(QCon Enterprise Software Development Conference)是由C4Media媒体集团InfoQ网站主办的全球顶级技术盛会,每年在伦敦、旧金山、北京、东京召开。自2007年3月份在伦敦召开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有包括金融、电信、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近万名架构师、项目经理、团队领导者和高级开发人员参加过QCon大会。

详细内容:

http://www.infoq.com/cn/presentations/hongqn-douban

Posted in 技术, 网站架构.

Tagged with , .


主流手机分辨率介绍[转]

我们的手机现在主要有两种分辨率: 220×176(?)320×240(QVGA)。以后新的手机可能会有640×480(VGA)的分辨率。
220×176的分辨率到底叫什么?确实,查遍相关的资料也无法得知此规格的定义,查过ARM的一些资料,OV系列的一些资料等……应该认为220×176是非标准分辨率规格。
看到现在网络上以及我们论坛内对220×176的错误称谓,我觉得有必要统一一下该规格的称呼了……其实规定都是人定义的么,叫的多了就大家认同了……
 
不过,定义该规格时也必须要有充足的依据,现在,我把我对该系列的定义阐述如下:
1.       我们先来列举一下需要引用的几个分辨率规格:
规格                                       宽高比        像素点
QQCIF               88           72          1.2222          6336
Sub-QCIF         128          96          1.3333          12288
QQVGA            160         120         1.3333          19200
QCIF                 176          144         1.2222          25344
                       208         176         1.1818          36608
                       220         176         1.2500          38720
                       240         176         1.3636          42240
QVGA                320         240         1.3333          76800
CIF                     352         288         1.2222          101376
VGA                   640         480         1.3333          307200
SVGA                 800         600         1.3333          480000
XGA                  1024        768         1.3333          786432
WXGA              1280        800         1.6000         1024000
UVGA                1280        960         1.3333         1228800
SXGA                1280        1024       1.2500         1310720
SXGA+              1400        1050       1.3333         1470000
USVGA              1600        1200       1.3333         1920000
WSUVGA+        1920       1080       1.7888         2073600
WSUVGA          1920       1200       1.6000          2304000
SUVGA               1920       1440       1.3333         2764800
UXGA                 2048       1536       1.3333         3145728
UWXGA             2560       1600       1.6000      4096000
USXGA               2560       2048       1.2500      5242880
上面的系列像素点相互的关系:
VGAQVGA*4=QQVGA*4*4;
CIF=QCIF*4=QQCIF*4*4;
Sub-QCIF大约是1/8CIF,近似等于1/2QCIF
 
2.       所以再根据精确比对和计算后,可以看出220×176VGA系列比较容易匹配。其关系是:
220×176近似等于1/8VGA,近似等于1/2QVGA。因此可以看做是Sub-QVGA
 
3.       在我们确定了220×176Sub-QVGA的规格后,我们参考了其他的分辨率定义方案,又定义了以下两个分辨率名称:
  208×176(Sub-QVGA-)
  240×176(Sub-QVGA+)
 
4.       最后我们将以上定义的三个非标准分辨率名称(这几个都是现在主流的,但是非标准规格),整理如下:
规格                                         宽高比        像素点
Sub-QVGA-       208         176         1.1818          36608
Sub-QVGA         220         176         1.2500          38720 
Sub-QVGA+       240         176         1.3636          42240
 
名词缩写解释: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
  QVGA           Quarter Video Graphics Array
  QQVGA        Quarter QVGA
  Sub-QVGA   Sub Quarter QVGA
  CIF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QCIF             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QQCIF          Quarter QCIF
原文:http://blog.chinaunix.net/u/25864/showart_240954.html

Posted in Wap, 技术.

Tagged with , .


移动web设计:标准的选择[转]

移动web(mobile web)?WAP?
大家都说WAP,为什么我说移动web?主要是想和以前的某些习惯区分开来,首先,复习一下定义: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应用层通讯的一个开放国际标准,主要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国际互联网。而WAP网站则是使用WML编写的网站的俗称。
移动web:是指可以用移动设备访问的WWW内容、应用和服务。

很明显,移动web应该包含了WAP。所以,我把能用移动设备访问的网站或应用称为移动web。

开发标准
移动web是客户端技术,如果要开发移动网站,自然我们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标准语言。主要技术标准有:

  • WML——古典的移动web标准,使用WML
  • i-mode——一个小日本的标准,使用iHTML,我们可以忽略
  • OMA领导的xHTML mobile profile,使用xHTML
  • W3C领导的xHTML Basic,使用xHTML
  • 以及所谓的Full Web,也就是普通的HTML——从iPhone开始流行起来

他们的演进如下:

目前仍在演进的,就是有HTML, 和XML了(Flash Lite另外讨论)。

技术特点还是贴图直观一点,我用网易来举例:

WML:代码紧凑,适合无线传输,被良好的支持,有许多移动特性。但是需要独立开发,实现样式困难。


xHTML:适合无线传输,被广泛地支持,易于开发,易于界面设计,mobile profile有部分移动特性。



Full Web:适合桌面习惯,丰富的表现,不过需要设备有大量内存和渲染能力,传输比较慢。

支持情况:

  • wml:可以接入互联网的手机都支持(除了iPhone),而MID和上网本默认情况下不支持。
  • xHTML mp:近代手机都支持,只要拥有256色以上的屏幕的手机是绝对支持的,MID和桌面电脑也支持。
  • xHTML Basic:近代手机都支持,如果支持到它的设备,mobile profile页面也能良好的渲染,MID和桌面电脑也支持。
  • Full Web:近几年的设备支持,一般是智能机和较主流的设备,例如操作系统是Symbian, Mac OS, windows, Android等的设备以及部分第三方浏览器如Opera, Fennec, Skyfire等等。

如果

如果你有如下条件,使用wml:

  • 面向所有年代的手机都要有良好的兼容
  • 界面效果要求不高
  • 极小的数据传输
  • 额外的wml编写经验

如果你有如下条件,使用xHTML:

  • 面向近几年的移动设备和桌面设备
  • 需要良好的移动界面
  • 较小的移动数据传输带宽
  • 要求丰富的多媒体内容

如果你有如下条件,使用Full Web:

  • 面向高机能的智能设备
  • 没有时间开发移动版本的内容
  • 大量的带宽
  • 不要求移动特性

当然上面的条件有点以偏概全了,不代表必须这样做。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合适的技术标准。

转自:http://bbs.blueidea.com/thread-2920054-1-1.html

Posted in Wap.

Tagged with , .


25 个在 Web 中嵌入图表的免费资源[转]

 

在 Web 中嵌入图形图表的技术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选择 JavaScript 库,CSS,Flash,Silverlight,PHP 库,服务器端的组件,也可以选择 Google Chart API 这样的 Web 服务。本文介绍了25个在 Web 中嵌入图形图表的免费资源。

JS Charts (基于 JavaScript 的图表生成工具)

js-charts

Protovis (可视化 javaScript 图表生成工具)

chart4

Visifire (基于 Silverlight 和 WPF 的开源图表组件)

chart6

pChart (PHP图表类库框架)

pchart

Ejschart (Javascript)

chartx

XML/SWF Charts

chart3

Chronoscope (开源)

timeline

Open Flash Chart 2

chart7

FusionCharts Free

top5

JFreeChart (flash)

jfr

Flare (Flash ActionScript 库)

flare

Google Chart API

google

Google Chart Generator

chart_01

Timeplot (基于 DHTML 的 AJAX 饰件)

timeplot

CSS Chart Generator (基于 CSS 的即时 Web 图表生成)

viper

YUI Library

chart9

PlotKit (JavaScript 图表库)

chart10

Flotr (基于 Prototype框架的图表类库)

flotr

Rapha?l (JavaScript library)

chart11

Protochart (开源类库,基于 Prototype 和 Canvas)

points

Bluff (Rubby 下的 Gruff 图表类库的 JavaScript 移植)

bluff

Pure Css Line Graph (纯粹基于 CSS 的线形图)

chart12

Pure Css Data Chart

css3

CSS Stacked Bar Graphs

stacked

Illustrator tutorial

illustrator

本文资料来源:http://blogof.francescomugnai.com/2009/04/25-great-free-resources-for-making-charts/
编译:COMSHARP CMS 官方网站

Posted in 其它, 网站建设.

Tagged with , .


数据之美(三)[转]

片图抵千言,任何数据报告都不如一幅图来得形象,6月中旬,我们曾译介了 Webdesigner Depot 的一篇文章,《数据之美》()。本文是 Webdesigner Depot 推出的另一篇同题材文章,介绍了25幅令人赞叹的计算机数据图形(Infographics),再次领略数据之美。

1. Web 趋势图


2. 字体周期表


3. 全球 Internet 流量图


4. 经验的归结


5. Flickr 用户模型


6. 浏览器之战


7. 垃圾信息阅读报告


8. 网络文章的生命周期


9. 在线沟通地图


10. 用 1001 个 Web2.0 标志组成的世界地图


11. 全球海底光缆地图


12. SEO毒药

13. Google PageRank 之视觉解释

14. 用社会媒体开一间公司

15. SEO 清单

16. 博客文章的生命周期


17. 软件战势图


18. 美国网民结构图


19. 看看1600万色的模样


20. 可视化表示方式周期表


21. Internet 周期表


22. 国家编码地图

23. 苹果产品分布图


24. 美国 50年来消费电子市场与价格分布


25. Yahoo 所有 API 与服务分布图


26. 数字存储媒介的重量与尺寸


27. 同国家不同时期对色彩的喜好


28. Facebook vs. Twitter

本文国际来源:http://www.webdesignerdepot.com/2009/06/25-useful-infographics-for-web-designers/
中文翻译来源:COMSHARP CMS 官方网站

Posted in 其它, 分析报告.

Tagged with .


数据之美(下)[转]

数据是抽象的,尤其是海量数据,人的大脑很难直接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获得印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数据也可以异常美丽,人们设计了很多工具,让枯燥的数据图形化,本文介绍了50个数据图形化工具,它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美丽的一面。这是本文档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请参阅数据之美(上)。

其它

Visualizing Information Flow in Science

显示学术刊物被引用的关系,借此评价一份学术刊物的份量。

 

Micro Fashion Network: Color

该图显示了时装风格的持续变化,尤其是基本的色彩元素。使用一架固定相机加专业软件拍摄并分析剑桥大学里面人们的服装颜色。

 

TED Sphere

将 TED 大会的视频以 3D 形式展示在一个球体上,你可以从内部或外部观看这个球体,视频的摆放基于语义关联。

 

Visualizing The Bible

圣经中63000个相互引用的行文关系,纯粹为了显示一种漂亮效果。

 

Walrus

在一个 3D 界面中通巨量图形进行交互。选择一个节点,让图形以该点位中心放大。

 

We Feel Fine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显示某一天博客圈的总体情绪,你可以根据年龄,地点,性别,天气等进行筛选,该图反映了互联网当前的情绪。

 

One Week of The Guardian

展示了英国 Guardian 报一周来所有文章的关系,标题,作者,页数以及目录。

 

Nemulator

一个心理模拟项目。

 

Voyage

一个基于 Web 的 RSS 阅读器,在时间轴上可视化显示你的 RSS 订阅。

 

Blooming Numbers

该项目旨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不同数字的偏好。

 

CIA World Factbook Visualization

根据 CIA 数据,显示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邻国,语言,水源以及疆界等。

 

TextArc Visualiz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科学史》一书的结构图。

 

Newspaper Map

没看明白,原文链接已经失效 – 译者。

 

GraphNews

Libero WebNews 推出的新闻可视化浏览器。

 

Newsmap

显示 Google News 当前新闻标题,显示不同新闻之间在不同文化下的关系。

 

FreeMind

一个基于 Java 的工具,可以让用户快速建立数据可视化应用,生成的数据地图可以输出到 XHTML 格式的文件。

 

Resource System Reference Database

曾作为 IEEE 2004 年会 InfoVis2004 的海报,该图中,曲线的粗细代表关系的强弱。

 

Is the New

大量某某某是新的某某某一类的句式,如“紫色是一种新式粉红”,“技术是一种新式宗教”。

 

WikiMindMap

以结构地图的形式显示 Wiki 内容。

 

How Scientific Paradigms Relate

显示了大约700个科学范例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被超过80万篇科学论文所涉及。

 

Universe

某个搜索条目的复杂而海量的可视化结果。

 

visualcomplexity.com

众多数据库可视化图标的总汇,包括商业,艺术,互联网,知识网络,生物,交通,社会等。

 

The Strengths of Nations

10个不同国家的科学水平可视化展示,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分23个不同领域,包括数学,生物学,天文学等。

本文国际来源:http://www.webdesignerdepot.com/2009/06/50-great-examples-of-data-visualization/
中文翻译来源:COMSHARP CMS 官方网站

Posted in 其它, 分析报告.

Tagged with .


数据之美(上)[转]

数据是抽象的,尤其是海量数据,人的大脑很难直接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获得印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数据也可以异常美丽,人们设计了很多工具,让枯燥的数据图形化,本文介绍了50个数据图形化工具,它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美丽的一面。这是本文档第一部分

音乐相关

Narratives 2.0

将不同声轨的音乐用该系统进行分析,下面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样子。

 

Liveplasma

输入乐队,歌手,电影,演员的名字,该工具会帮你列出他们之间的关联。

 

Tuneglue

输入任何歌手或乐队的名字,点搜索,可以以该乐队或歌手为中心向外扩展,找到与之关联的更多资料。

 

MusicMap

和 TuneGlue 的界面类似,搜索一个乐队或歌手,会列出他们全部专辑,选中一个专辑,并以此为中心可以发现更多相关专辑和资料。

 

Last.Forward

一个可下载的,开源工具,用来分析 Last.fm 用户的社会网络。

 

Fidg’t

一个桌面工具,根据 Flickr 和 Last.fm 中的 Tag 分析你的 Web 活动倾向。

 

Digg, Twitter, Delicious, Flickr 相关

Looks Del.icio.us

Delicious 的书签分析图形,基于 python 下的一个图形库。

 

Arc

来自 Digg 实验室的一个产品,显示最新的 Diggs 及那些发布和分享这些 Digg 的用户关系。

 

Stack

Digg 提供的最实际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实时显示 Digg 当前的活动状况,什么文章最受欢迎等。

 

Swarm

Digg 实验室出品的分析工具中,用户界面较好的一个,文章和用户分散到屏幕上,当某人 Digg 了一篇文章,这个用户就会飞到那篇文章旁边并建立链接,还可以将这个工具作为屏保安装。

 

Research Chronology

在学生本学期的功课和 Delicious 书签之间建立关联,该项目将继续包括的书签站点超过270个。

 

TwittEarth

在一个 3D 地球模型上实时显示 Twitter 全球活跃状况,显示 Twitter 上那些 Tweets 来自什么地区,什么地区的人在跟。只是坐在那里观赏也很奇妙。

 

Tag Galaxy

搜索 Flickr 的标签,并将它们显示在一个虚拟的星系中。

 

Flickr Related Tag Browser

搜索 Flickr 标签与相关标签,点击不同标签,显示相关标签,点击选中的标签,可以看到该标签下对应的 Flickr 图片库。

 

Internet 分析

Mapping the Blogosphere

全球博客圈的分布图。

 

Twingly Screensaver

全球博客圈的实时活跃状况图。

 

Web Trend Map 4

显示当前全球网络在线趋势图,目前是第四版。

 

The Bloom Diagram

来自 IBM Watson 研究中心的一个项目,显示开源项目的活跃状况。

 

Akami Real-time Web Monitor

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实时显示全球互联网流量,以及当前网络攻击状况,使用颜色区分不同活动。

 

Mapa de Conocimiento (Map of Knowledge)

对某些课题的知识分布图,基于 Flash,将一些主要课题的链接地址组织到一起,目前只有英文和西班牙文版本。

 

Akami Network Performance Comparison

显示不同城市之间互谅网连接速度及丢包情况。(可以帮我们验证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北京和纽约,而是网通和电信,现在是联通和电信)

 

Internet Health Report

使用网格,显示全球主要 ISP 和骨干网之间潜在的丢包以及网络活动状况。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net

显示了 Internet 是如何组织的,可以看到,Internet 的核心是大约80个主要节点,不过即使这些核心节点出现故障,其余的70%的节点也会以点对点模式继续保持 Internet 运转。

 

Rootzmap—Mapping the Internet

Internet 地图。由 NASA 提供, Philippe Bourcier 设计。

 

Websites as Graphs

显示一个网站源代码中的标签地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标签,比如蓝色代表链接,红色代表 table。

 

Schemaball

SQL 数据库结构图,基于表之间的外键,显示表间的关联。

 

Opte Project

显示世界上所有 C 网段结构图,目的是为全球互联网建立一个完整的地图。

本文国际来源:http://www.webdesignerdepot.com/2009/06/50-great-examples-of-data-visualization/
中文翻译来源:COMSHARP CMS 官方网站

Posted in 其它, 分析报告.

Tagged with .